在近日举行的一场中国篮球发展论坛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就中国篮球的未来规划发表了重要讲话,他强调,尽管面临挑战,但对中国篮球的长期发展“仍怀有信心”,并首次公开表示“不排除CBA扩军可能”,这一表态引发了业界和球迷的广泛关注,作为中国篮球的标志性人物,姚明在执掌篮协多年后,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联赛改革,为后疫情时代的体育产业注入新活力。
篮球改革深化,姚明强调“信心源于基础建设”
论坛上,姚明回顾了过去几年中国篮球的改革历程,包括青训体系优化、国家队建设以及职业联赛的规范化,他指出,尽管中国男篮在近年国际赛事中成绩起伏,但基层篮球的参与度持续上升,校园篮球和社区联赛的推广已初见成效。“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,它建立在每一块球场、每一名年轻球员的成长之上,”姚明说,“我们从青少年培训到职业联赛,都在逐步夯实基础,我们会继续以科技和数据为支撑,提升训练和比赛质量。”
姚明特别提到,CBA联赛在商业价值和收视率方面保持稳定增长,2024-2025赛季的场均观赛人数较上一年度提升12%,这为扩军提供了潜在空间,他表示,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基于地域平衡、市场潜力和竞技水平的多维度评估。“我们正在研究扩军的可行方案,目标是让CBA覆盖更多地区,同时确保联赛的竞争性和可持续性。”这一思路与全球职业体育联赛的发展趋势相符,例如NBA和欧洲足球联赛常通过扩军来拓展市场。

CBA扩军:机遇与挑战并存
如果CBA扩军落地,将是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,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城市,而中西部地区代表性不足,姚明透露,篮协已启动初步调研,考虑在西北、西南等篮球热度高的城市引入新球队,以激发区域体育经济。“扩军能带动地方基础设施投资,创造就业,并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,”他解释说,“但我们得谨慎行事,避免盲目扩张导致资源稀释。”
业界专家分析,CBA扩军可能面临多重挑战,新球队需要稳定的财力和管理团队,以确保长期运营;联赛赛制可能需调整,以平衡比赛强度和球员健康,姚明回应称,任何决策都将以“球员为本”和“球迷体验优先”为原则,并借鉴国际经验。“我们会学习NBA等联赛的扩军案例,结合中国实际,制定分阶段计划,”他说,“先评估候选城市的场馆、青训体系和商业支持,再逐步推进。”
未来展望:科技与国际化成关键驱动力
除了扩军,姚明还强调了科技和国际化在中国篮球未来中的角色,他提到,篮协正与科技公司合作,开发AI训练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,以提升球员表现和伤病预防,CBA计划加强与国际联赛的交流,包括潜在的外援政策优化和海外季前赛安排。“篮球是全球性运动,我们必须保持开放,学习先进理念,同时输出中国故事,”姚明说,“我们正在探讨与亚洲邻国共建区域联赛的可能性,这能提升CBA的国际影响力。”
球迷和媒体对姚明的表态反响积极,许多评论认为,扩军有望解决联赛同质化问题,并推动中国篮球整体水平提升,一位体育产业分析师指出:“姚明的领导风格务实而前瞻,他的信心基于系统性改革,而非短期成绩,如果扩军成功,CBA可能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篮球联赛之一。”

在论坛结尾,姚明重申,中国篮球的征程是“马拉松而非短跑”,他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耐心和支持。“未来总有不确定性,但我相信,只要坚持改革和创新,中国篮球就能迎来新突破,”他说,“无论是扩军还是其他举措,我们都将以科学态度推进,为球迷奉献更精彩的比赛。”随着这番话,中国篮球的蓝图正缓缓展开,一个更包容、更具活力的时代或许即将到来。


